科技、創新,一直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了43次之多,而“科技創新”則出現了9次,分量之重可見一斑。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一系列舉措、部署,讓全國人民倍感振奮。
能源作為國家的動力之源,事關國家的安全和發展。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能源企業如何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打造核心競爭力,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凝聚智慧力量,共繪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發展動能新藍圖。
找準科技創新發力點
培育未來科技競爭新優勢
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那些曾經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的“未來科技”,如今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更是如此。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而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帶來石油工業跨越式發展。作為我國能源企業,又將從何處發力,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要大力推進油氣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石油原董事長王宜林指出,當前,傳統能源正面臨以數字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技術突破,油氣行業同樣需要加快油氣技術數字化轉型,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馬永生將目光聚焦在氫能產業發展上。“我們預計,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臺上,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馬永生介紹,從國際上看,德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布局氫能源產業。據國際氫能理事會預測,2050年氫能將滿足全球18%的終端用能需求,可減排二氧化碳60億噸。
進一步加大頁巖油勘探開發力度,也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勝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建議把頁巖油資源作為未來石油接替重要陣地,出臺補貼政策,納入國家油氣科技重大專項,全方位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我國頁巖油勘探開發早日實現戰略性突破,進一步提高國內油氣自給能力。
聚力科技自立自強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面對世界格局的變化,黨中央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只有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在危機中逆勢而上、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寶增建議,要進一步完善顛覆性技術創新管理模式。他認為,顛覆性技術作為一種另辟蹊徑、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途徑產生整體或根本性替代效果的技術,是實現國家“彎道超車”的主要抓手,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劉寶增建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要加強顛覆性技術戰略布局,設立并實施專門的顛覆性技術創新計劃,推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出臺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相關辦法。鼓勵企業積極實施項目經理制,遴選具有產學研背景的優秀科研人員擔任項目經理,通過制度松綁、靈活用人、充分授權,最大限度地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海洋是人類未來生存發展的希望。如何發揮好海洋經濟“藍色引擎”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帶來了一份提案,建議加大海洋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培育擴大海洋經濟新動能新優勢。他建議,要進一步加大海洋科研投入,鼓勵國家級海洋科研機構在沿海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建立海洋科技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和實驗室,重點突破綠色環保及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提高國產自主品牌配套率,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引擎式增長源。
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打造一流人才高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深度調整期、瓶頸突破期、動能轉換膠著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根本路徑在于向創新要動力、要活力,為產業升級筑牢科技支撐。
良好的創新生態,是增強科技創新活力的土壤。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新起點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我們又該怎么做?
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賦能、創新固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李香菊表示,作為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十分重要,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通過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目前,國內的科技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科技人才培養與現實需求相脫節、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功利化傾向、人才培養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說,“科技人才培養要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注重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要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鼓勵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坐得住‘冷板凳’。”
“科技的自立自強,需要每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共同推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廠創新維修工作站勞模創新班班長李彩云的建議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展開,包括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她看來,科技創新在基層大有可為,企業要與時俱進,不斷激發基層創新創效能力,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北京鴻仁信通科技有限公司秉承“互聯網+油田”的發展戰略從2009年成立至今先后服務過華北油田、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其產品包含非密閉油田生產管控平臺、油水自動化監管一體化平臺、油田開發生產管理協同平臺等油田數字化軟件平臺。研發了多款有關智慧油田的軟件,為油田信息化管理帶來幫助。
來自:中國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