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29日電(記者江宥林)整潔而緊湊的生產監控中心內,身著紅色工服的值班員曾毅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電腦屏幕,不時輕點鼠標,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個數據的變化。
從電腦屏幕上能清晰看到操作系統的各個模塊。曾毅點開“參數匯總”一項,每口油井的油壓、套壓、回油溫度等21項實時參數一目了然。
這里是中國石油集團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二油礦采油201工區,是大慶油田數字化建設的基層試點站隊。工區負責430口油水井、12座計量間、3座注入站和1座轉油站的生產運行工作。
“綠色代表通訊和實時回傳正常。如果顯示紅色,就表示通訊暫時中斷了。”曾毅指著一口抽油機井的單井監控頁面對記者說,從回傳的數據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到油井的運行狀態,一旦出現異常,可以馬上派人前往檢查排除故障。
據介紹,工區生產監控中心使用的是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簡稱“A11系統”。
在此之前,油田的傳統管理方式是依靠人工巡井,現場采集各種數據。由于井口分散,采油工們在巡查時,常常要耗費很長時間。而如果在兩次巡查間隙出現故障,就很難及時發現和處理。
在“A11系統”基礎上,第三采油廠還拓展開發了注水站遠程調控系統,通過現場安裝的流量計以及壓力傳感器等設備,實時監測注水站的壓力,根據需要調控注入量,實現了注水井無人巡檢、注入站無人值守。
通過安裝在中轉站和計量間的視頻監控等設備,201工區還實現了24小時異常情況自動報警。當有人闖入劃定區域或油氣突發泄漏時,系統會自動彈出報警信息。
“如果發生皮帶打滑或斷裂,系統就會自動判別,在井位圖上高亮閃爍報警。”曾毅說,“以前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完成的工作,現在幾分鐘就能解決。”
近年來,大慶油田加快推進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應用為重點的“數字油田”建設,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有了數字化幫手,采油工人就像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工作更有‘幸福感’。”曾毅說。
(本文來自于新華網)